1、历史上真的有嫪毐。嫪毐[lào ǎi](?―公元前238年)。秦始皇之母赵姬的男宠。受秦国丞相吕不韦之托,假扮宦官进宫,与秦王嬴政之母太后赵姬私通,倍受太后宠信,被封为长信侯,与太后私生两子,并自称秦王嬴政的“假父”。
2、帝太后赵姬(?—公元前228年):真实姓名失载,“赵姬”这一称呼、始见于长篇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所以史学家也依此称呼她为赵姬。赵姬是秦始皇嬴政的生母,秦庄襄王的王后,生在当时的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帝太后”。
1、实际上戏子误国、宦官误国都是在为皇帝推卸责任,把误国的责任推给戏子,推给宦官。而一个国家关键的几步,没有戏子,也没有宦官,有的只是皇帝那一颗贪图享乐、失去斗志的心。
2、现在没皇帝了,也没了宦官,戏子倒是多了起来,他们成了演员、歌星等明星。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么,所以动不动就说戏子误国,似乎这帮演员、歌星有事没事就来抢他人的生意,本来就打算倾尽所能来误国的。
3、他们误得了国么?如果一个国家能被演员、歌星们误了,想想那是得多虚弱啊,如果是这样,就算没有明星们,这国自己也就跑偏了。
4、“戏子家事天下知”,在这个注意力经济时代,能引起关注,就能获取利益,这就是明星效应的动力。
5、明星们的动态事无巨细呈现在我们面前,是不是都是我们想要的?如果我们根本没有需求,明星再编排,对我们也是对牛弹琴,弹弹也就散了。
6、有需求才有市场,能看到的就是我们各自的内心需求,只不过被放大了,送到面前。
7、送到眼前的美景最昂贵,容易得到的享受成本最高。那些精心研究,迎合人们内心需求的各种套路,背后的商业利益损害的是我们长期的利益,让我们的注意力长期沉浸目力所及的表层琐事,对美色、隐私的窥探欲快速形成满足,而再也没有精力深入生活,提高自身。
8、如果我们自身修养提高,低级的搞笑,仅靠美貌的电影是不是就没有了市场,那些投入巨资粗制滥造的影片是不是也就没有人看了,还有人敢冒着亏损的风险引导文化消费么?
9、就算我们的修养没有提高,看得多了,也就疲惫了,没有点新鲜的东西,还提不起兴趣了。
10、戏子误不了国,能误国的就是我们这颗贪图享乐、失去斗志的,浮躁的心。
1、没有。
2、杜十娘是明代冯梦龙所著《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女主人公,曾为青楼女子,深受压迫却坚贞不屈,为摆脱逆境而顽强挣扎。
3、将全部希冀寄托于绍兴府富家公子李甲身上。然而她怎么努力也逃脱不了悲惨命运的束缚,李甲背信弃义,将其卖于孙富。
4、万念俱灰之下,杜十娘怒骂孙富,痛斥李甲,把多年珍藏的百宝箱中的一件件宝物抛向江中,最后纵身跃入滚滚波涛之中。
1、骊姬(春秋),山西人,本是骊戎首领的女儿,生不详,死于前650年。公元前672年,被晋献公虏入晋国成为献公的妃子,她使计离间了献公与申生、重耳、夷吾父子兄弟之间的感情,并设计杀死了太子申生,制造了“骊姬倾晋”、“骊姬乱晋”。
2、《左传·僖公四年》:“初,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明梁辰鱼《浣纱记·论侠》:“晋献公有子三人,长曰申生,次曰重耳,次曰夷吾。献公听骊姬之谮,申生自杀,重耳奔翟国,夷吾守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