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冬至和立冬有区别。
2、时间不同:
立冬:11月7-8日之间交节。
冬至: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
3、含义不同:立冬:《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
冬至:冬至,古有“日短”或“日短至”之称。地雷复卦,易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陈志岁《载敬堂集》载:“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又谓,冬至,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
3、气候不同:
(1)立冬:作为早已入冬的西北、华北、东北等地,此时的大风、降温可以说是习以为常。在华北中南部到黄淮等地,立冬期间的冷空气,常常不是大风把这一带山区红叶一扫而光,就是把城里的树也吹成光杆,让人们有一种一下子进入冬天的感觉。若遇到势力强、速度快的冷空气,它一路狂奔,使北方山口地区和南方的江湖河面风力加大,大风一直吹到东南沿海和台湾海峡。特别是北部、东部海域,海上的大风易使海上作业受到严重损失。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纵跨数十个纬度,因而存在南北温差。但立冬之后南北温差更加拉大。11月,我国的青藏高原大部、内蒙古和黑龙江的北部地区,平均温度已达-10℃左右。最北部的漠河和海南省的海口,两者的温差可达30℃-50℃之多。北方的许多地方已是风干物燥、万物凋零、寒气逼人;而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华南部分地区仍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温暖宜人。
(2)冬至: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寒冷气候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开始逐渐变长,正午太阳高度也逐渐升高。所以,有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冬至之后,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了,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 到了“三九天”,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也就越来越冷了。此时如果有冷空气的影响,天气就更为寒冷。待到过了这个“冷锋”之后,天气就会渐渐变暖。
冬至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约50%。但是,这一天并不是最冷的时候,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有大气和水分,能够储存热量,并不是“即存即失”,而有“积热”。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景观差异较大。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而南方大部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东北大地千里冰封,琼装玉琢;黄淮地区常常是银装素裹;江南地区冬作物仍继续生长;而华南沿海的平均气温则在10℃以上。
1、冬至到了,假如眼泪只剩一滴,希望只为你流下;如果生命只剩一天,希望有你在身边;如果言语只剩一句,我仍要告诉你:我爱你。
2、愿拥起落日余晖凭你采摘,愿留住刹那永恒。冬至到了,我愿变成一朵美丽的小花,常开在你目光注视的时间,飘香在你足迹踏过的地方。
3、这些天好像有一只蚂蚁在我心里慢慢爬行,痒痒的,难忍的,让我哭让我笑的,让我欢喜让我忧的,冬至到了,让我怎能不爱你。
1、端午节是可以喝雄黄酒的,也能说是一种习俗,曾经在长江流域的地区对这个方面非常流行,还表示当喝完了雄黄酒之后,以后病魔都能够更好的远离掉。
2、其中雄黄是属于矿物质,里面最主要的成分就是硫化砷,含有一定的毒性,雄黄酒有杀菌和驱虫的效果,也能更好的解除五毒,对于中医方面而言还是治疗皮肤病的理想选择。
3、同时用雄黄泡酒,还能起到祛毒解痒的效果,对于小孩子来说,在额头或者手心等地方适当擦上雄黄酒,可以有效预防消毒。
1、红芋头的功效。红芋头味辛,性质温和,有巨毒,它入药以后具有消肿、止疼以及解毒和杀虫等多种功效,中医经常用红芋头来治疗人类的疮毒的肿毒以及各种癣类,在治疗时以外敷为主,绝对不能直接食用,以免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
2、红芋头可以治跌打肿痛。红芋头对人类的跌打肿痛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人们在意外受伤出现肿痛时,可以把新鲜的红芋头直接洗净,然后捣碎,制成泥状,然后外敷在受伤的部位上,每天换药一次,连用三到五天,就让能人们的肿痛症状明显缓解或者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