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黄历生活 >生活 >中国著名的石雕之乡有哪些地方
中国著名的石雕之乡有哪些地方
更新时间:2025-02-05 14:58:42

  (一)中国著名的石雕之乡有哪些地方

  中国著名的石雕之乡有哪些地方:

  1、浙江省青田县、浙江省温岭市、福建省惠安县、河北省曲阳县、山东省嘉祥县、台湾省埔里镇。

  2、浙江省青田县石雕艺术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这已被1989年冬江西新干县出土的商代文物玉羽人得以考证。自19世纪青田石雕以来,青田石雕多次在国际博览会上得金奖、银奖,赢得极高的声誉,新中国成立后,又多次被党和国家入选作国礼赠送外国元首。1992年国家邮电部专门发行了四枚石雕特种邮票,1995年、1996年青田分别被国务院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石雕艺术之乡和中国石雕之乡。近年来,青田石雕更因其施艺精湛、精雕细镂、巧夺天工,而被喻为中华民族艺苑奇葩,日益成为名人雅士的收藏时尚,在海内外深受欢迎。浙江省温岭市的石雕艺术最早也可追溯到宋朝,至明嘉靖年间达到高峰。温岭市是中国最著名的石雕之乡之一。目前温岭市有40余家石雕企业,从业的石雕艺人近2000人,其中高龙石雕艺人占80%。石雕行业的兴起,已成为温岭市经济发展又一个新的增长点。福建省惠安县安雕艺源远流长,源于黄河流域的雕刻艺术融中原文化、闽越文化、海洋文化于一体,汲晋唐遗风、宋元神韵、明清风范之精华,形成精雕细刻、纤巧灵动的南派艺术风格,与建筑艺术交相辉映,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惠安石雕分为圆雕、浮雕、沉雕、影雕等几大类。曾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雕刻)之乡”、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石雕之都”。河北省曲阳县的石雕历史也是源远流长,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颇具规模,到唐代更是成为了北方汉白玉雕像发源地和雕造中心;到元代曲阳石雕达到鼎盛。中国境内最为出名的石雕塑云冈石窟、乐山大佛、敦煌石窟、五台山佛像、阿房宫、故宫、圆明园、颐和园、天安门金水桥、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等都有着曲阳石雕艺术人的身影,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石雕之乡。山东省嘉祥县的石雕艺术驰名中外,也曾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石雕之乡”。目前,嘉祥县境内还保存有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经典代表,并被史学界誉为“还带历史百科全书”的国家级一级文物保护单位武氏墓群石刻。同时,该县也十分重视石雕文化,经常举办各种石雕艺术节,每年都吸引国内外知名石雕艺术家莅临参加。台湾省埔里镇的石雕艺术被世人所称道,被誉为台湾十大雅石之首的铁丸石石雕就产自埔里镇。由于这里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小镇物产丰富,环境优美,因此这里也是艺术家们的天堂。其中以铁丸石石雕艺术最富盛名。

  (二)中国著名的桥介绍

  1、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城南2.5公里处,它横跨洨水南北两岸,建于隋朝大业年间(605-616年),是著名匠师李春建造,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俗称“大石桥”。

  2、洛阳桥,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从北宋皇祐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据史料记载,初建时桥长三百六十丈,宽一丈五尺,武士造像分立两旁。造桥工程规模巨大。结构工艺技术高超,名震四海。

  3、广济桥,宋乾道七年〔1171)太守曾汪创建,初为浮桥,由八十六只巨船连结而成,始名“康济”。淳熙元年〔1174),浮桥被洪水冲垮,太守常纬重修之,并“创杰阁于西岸”,开始了西岸桥墩的筑建,至绍定元年(1228)历五十四年间,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孙叔谨等太守相继增筑,完成了十个桥墩的建造。

  (三)中国著名的桥

  1、广济桥,古称康济桥、丁侯桥、济川桥,俗称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要津,也是潮州八景之一。广济桥以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的独特风格,是我国古桥的孤例,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该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解放前夕广济桥已是残破不堪,1958年对全桥进行加固维修,并拆除了十八梭船,改建为三孔钢架及两处高桩承台式桥梁。2003年10月,广济桥开始进行全面维修,总体按明代风格为修复依据,功能定位为旅游观光步行桥,2007年竣工。1988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当地称做“大石桥”。建于隋朝年间公元595年-605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第二早(还有一座小商桥)、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赵州桥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结晶,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约1397年(也有些资料为大约700年)后,欧洲才建成类似的石拱桥。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荣获石家庄十大城市名片之一。它是中国第一座石拱桥,在漫长的岁月中,虽然经过无数次洪水冲击、风吹雨打、冰雪风霜的侵蚀和8次地震的考验,却安然无恙,巍然挺立在清水河上。

  3、洛阳桥,原名叫做“万安桥”。是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从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至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4、卢沟桥为十一孔联拱桥,拱洞由两岸向桥中心逐渐增大,拱券跨径从12.35米至13.42米不等,桥身中央微微突起93.5厘米,坡势平缓。河面桥长213.15米,加上两端的引桥,总长266.5米。桥身总宽9.3米。桥面宽7.5米。桥两侧雁翅桥面呈喇叭口状,入口处宽32米。桥面两侧设置石栏,北侧有望柱140根,南侧有141根。望柱间距约1.8米至2米,柱高1.4米。柱间各嵌石栏板,栏高约0.85米。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它被形容为一座巨丽的石桥,后来外国人都称它为马可波罗桥。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